<strike id="prtrx"><delect id="prtrx"><dfn id="prtrx"></dfn></delect></strike>
        <ol id="prtrx"><delect id="prtrx"></delect></ol>

          <strike id="prtrx"><delect id="prtrx"><dfn id="prtrx"></dfn></delect></strike>
            <strike id="prtrx"></strike>

            <strike id="prtrx"></strike>

            <strike id="prtrx"></strike>
              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訪人物 >名家觀點 > 秦海巖新春茶話會演講 | 冰與火之歌:中國風電2022

              秦海巖新春茶話會演講 | 冰與火之歌:中國風電2022

              2023-04-17 來源:能明白 瀏覽數:2045

              每年的風能新春茶話會上,我們都會對過去一年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回顧和總結。2022年給人的感覺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產業延續良好發展勢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技術創新取得突破,產業鏈得到補強,企業“出?!碧崴?;另一方面,諸多阻礙橫亙于前,“消納”“土地”“并網”等方面的難題待解,“價格戰”愈演愈烈,質量與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秦海巖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每年的風能新春茶話會上,我們都會對過去一年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回顧和總結。2022年給人的感覺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產業延續良好發展勢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技術創新取得突破,產業鏈得到補強,企業“出海”提速;另一方面,諸多阻礙橫亙于前,“消納”“土地”“并網”等方面的難題待解,“價格戰”愈演愈烈,質量與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01、2022年回顧: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2022年,中國風電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
                裝機規模穩步增長。2022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4983萬千瓦,陸上風電為4467萬千瓦,海上風電為516萬千瓦。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96億千瓦,陸上風電為3.6億千瓦,海上風電為3051萬千瓦。中國風電連續13年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基本上占全球市場的40%~50%。


                風電技術進步顯著。機組大型化趨勢凸顯。目前,7MW陸上風電機組已經批量應用,8MW機型完成了樣機吊裝,2023年將推出10MW陸上風電機組;海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達到18MW。超長百米葉片接連下線,最長葉片達到126m,2023年葉片長度將突破130m。主軸軸承國產化替代獲得重大進展,洛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外徑達到3.2m、用于16MW風電機組的主軸軸承已下線交付。


               
                海上風電多點發力。中廣核汕尾甲子一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山東能源集團渤中海上風電項目等平價項目的投運,表明中國海上風電正以快于預期的速度走向平價。與此同時,中國海上風電還在“走向深藍”。繼“三峽引領號”之后,中國海裝“扶搖號”漂浮式風電裝備完成總裝,并在平均水深65m的廣東湛江海域進行示范;中海油“海油觀瀾號”漂浮式機組已經下線,將安裝在離岸136km、水深120m的海域,漂浮式技術的快速進步為開拓深遠海風電市場夯實基礎。海上風電的施工安裝、運維船舶等裝備環節進一步補強。隨著“白鶴灘”號、“烏東德”號、“一航津樁”號等的投運,中國海上風電項目建設能力得到大幅提高。風電機組安裝船方面,最大起吊高度達到170m,最大起吊重量達到2000t,最大作業水深達到70m。打樁船方面,打樁錘的最大打擊能力達到3600kJ,最大打擊頻次為40次/分鐘,樁架高度突破140m。
                風電“出海”勢頭強勁。2022年,中國風電新增出口容量229萬千瓦,截至2022年年底累計出口容量1193萬千瓦,遍布五大洲、49個國家和地區。金風科技的產品已出口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景能源拿下國際風電項目大訂單,總容量達340萬千瓦;明陽智能打進英國、意大利、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大金重工獲得英國、美國、法國的多個項目訂單。隨著中國風電開發企業、零部件企業、服務類企業紛紛加快布局海外市場,一條覆蓋技術研發、開發建設、設備供應、檢測認證、配套服務的國際業務鏈已經成型。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30年不斷積累的結果。30年前,很多大家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今天都實現了。“昨天的不可思議,都是今天的理所當然。今天的不可思議,都是明天的理所當然。”
                
                02、2022年總結: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
                
                機會總是和沖突相伴
                
                在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中國風電產業發展也面對諸多挑戰。




               
                一是風電成本競爭力的增強與制造端的虧損如何平衡?,F在,風電的度電成本已經低于火電,但制造端基本上都面臨虧損的困境,這是所有制造企業心中的痛。不僅是中國風電制造企業,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GE等國際三大整機品牌2022年同樣虧損數億至數十億美元。國內外兩個市場,同處“一樣的冬天”。降低風電度電成本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風電只有不斷降低度電成本、提高競爭力,才能實現對傳統火電的徹底替代,才能在能源轉型中“擔當大任”。雖然設備價格下降是風電提高經濟性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但一味通過制造端的“價格戰”來追求這種競爭力,致使制造端普遍虧損,勢必會引發一系列問題。目前在整個產業鏈,上游開發環節利潤水平較高,下游制造企業日子艱難。任何商業要做大,都必須考慮上下游產業鏈的利益分配。如果分配失衡,必然導致整個產業鏈不穩定,進而崩塌,自身的商業基礎便將不存在。制造業是一個產業發展的根本,若制造企業全面虧損,沒有資金投入新技術研發,無法保證產品質量,行業也就沒有了希望。


               
                二是新機型研發節奏的快與慢如何把控與權衡。通過創新促進技術進步,是推動風電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近些年,中國風電新機型迭代速度加快。2022年,國內風電企業推出了超過220款新機型,平均每家企業的新機型超過10個。一家手機企業1年甚至2~3年才會發布一款新手機。大量新機型的推出,很好地滿足了開發的定制化需求,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然而,這也帶來了很多問題。首先,研發成本難以攤銷,設備制造企業的壓力持續加大。從主流機型的銷售周期來看,2~3MW機型在7~8年,4~5MW機型在4~5年,6MW機型只有2~3年。如此短的時間,很難充分消化研發投入。其次,容易造成生產裝備浪費。以葉片為例,目前葉片模具基本使用一年即需要換型,導致模具利用不充分,難以分攤成本。此外,新型號機組沒有按照從樣機、小批量到大批量三個階段的充分驗證,容易埋下質量與安全隱患。
                三是四大市場:預期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三北”“中東南”“海上”“退役技改回收”,這四個市場發展空間廣闊,是未來中國風電的主戰場。
                在“三北”地區,風電“消納”(注:張樹偉:“消納”是一個歧視性的詞,誤導了公眾的理解,讓人們覺得新的電源似乎是一個負擔,“消納”不了,這些電源只能認倒霉。實際上,可再生能源是一種不同于化石能源的電源,市場應當保持隨時開放。)是一直以來心中的痛,目前的送出通道建設并不能完全跟上大型風光基地的開發步伐。受投資額巨大、送受端及通道跨越地區三方利益協調困難、用地審批等多重因素影響,特高壓交直流送出工程嚴重滯后于風光電站項目建設,已建成通道的輸電能力也未得到充分發揮。面對更大的裝機規模,依靠特高壓外送難以在短期內解決風電“消納”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更可行的解決途徑是積極拓展本地消費渠道,創新消費方式。目前一個重要方向是“Power to X”,即通過以電轉氫為核心的系統,將可再生能源發電轉化為氫,再與后續化工流程相結合,生成綠色大宗化工產品,如綠氨、綠色甲烷、綠色甲醇、綠色合成燃料等。建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據歐美國家的研究,風電光伏的裝機容量需要達到最大負荷的3~8倍,才能夠既滿足每時每刻的電力需求,同時又實現80%以上的電量來自可再生能源,從而實現電力系統脫碳的目標。這個“新型電力系統”,必將在系統低谷和風光大發時段存在大量過剩電力。這些電力不僅是零碳的,還是低價的。目前,“三北”地區的風電度電成本在0.2~0.15元/千瓦時,到“十四五”末將降至0.1~0.15元/千瓦時。此時,無論是電轉氨,還是電轉甲烷、電轉甲醇,抑或電轉合成燃料,都會具有良好的經濟性。此外,通過“東數西算”,電力還可以轉化為“算力”。據統計,2021年全國數據中心總耗電量達2166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6%;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400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4.1%。相應地,數據中心成為了碳排放“大戶”。2021年與全國數據中心相關的碳排放量達1.35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14%。在落實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大背景下,對數據中心的強需求及由此帶來的高能耗與碳排放已成為數據中心面對的主要矛盾。通過“東數西算”,在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同時,還能夠充分利用西部豐富的綠色、便宜電力,有效緩解能耗、減排、成本方面的壓力。特高壓外送不是唯一的道路,甚至不是最優選項,擴大綠色電力應用消費的方式和場景,不僅可以快速提升清潔能源電力利用水平,還能夠幫助鋼鐵、化工、航空、海運、數據中心等行業脫碳,使“三北”這些風光資源豐富地區,可以利用零碳便宜的電力“價格洼地”轉變成工業企業的“價值高地”,并在當地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電力燃料原料、綠色化工、算力等產業,通過發展綠色經濟實現西部振興。
                在中東南部地區,必須打破“沒有資源”的認知局限。在風能資源方面,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最新評估,中東南部省份140m高度的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33.7億千瓦。截至2022年年底這些地區的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2.26億千瓦,僅利用了不到7%,開發潛力仍然巨大。從與國外的對比中也能夠得出同樣的結論。以德國為例,該國陸上風電裝機容量為5800萬千瓦,單位國土面積的風電裝機密度達到162千瓦/平方公里,而中國中東南部省份僅有64.3千瓦/平方公里。因此,土地資源規模不是風電開發建設用地的限制性因素,主要限制來自于政策性因素。按照現有政策,受建設用地指標限制,風電項目用地審批納規程序非常繁瑣。對此,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應增加新能源建設用地專項規劃,將此類用地單列;為新能源開發利用預留足夠國土空間,采取指標留白和空間留白的形式予以保障,強化規劃統籌,保持規劃的穩定性;通過建立有效的部門間協同機制,推動省、市、縣等各級“三區三線”統一認定,實現數據的統一、規范化管理;橫向業務板塊互通設計,縱向各級單位關聯協調,從而“多規合一”形成一張圖。同時,中東南部風電開發還存在并網方面的阻礙,包括并網辦理流程長、接入側細則不清晰、并網協調復雜。對此,應簡化管理流程,優化電網接入流程。此外,應加快商業模式創新,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將開發風電與鄉村振興結合,讓利于民,大力推動鄉村風電建設。
                中國海上風電正處于向平價上網過渡的關鍵階段,仍需要業界圍繞關鍵與共性技術進行攻關,并加快開發與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提高海上風電的經濟性,包括風電機組大型化、定制化、智能化開發,大功率齒輪箱和百米級葉片等核心部件技術的持續突破,以漂浮式為代表的海上風電前沿技術研發,高性能替代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海上工程裝備的專業化研發,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海水制氫、能源島、觀光旅游等的融合發展。國家和各沿海省市應加強統籌規劃,集中連片開發,單體規模100萬千瓦以上;統一規劃、集中建設送出線路,優化登陸點,降低輸電成本;簡化核準手續及管理流程,統籌協調海洋、氣象、海事、軍事、漁業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聯動機制,協作進行整體規劃,支持已核準項目有序建設。此外,隨著海上風電項目向深遠海發展,這些海域屬于專屬經濟區,尚缺少相應的用海政策,應盡快出臺《專屬經濟區海域海上風電建設管理辦法》。
                退役、技改和回收市場規模將呈指數級增長,亟需健全部件回收利用體系。按照風電場生命周期20年測算,2022年退役機組將達到850臺,裝機容量為44.8萬千瓦;到2025年達到1800多臺、裝機容量為125萬千瓦;到2030年超過3萬臺、裝機容量約4500萬千瓦。隨之而來的是葉片等部件的回收利用問題。從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角度,做好回收利用是實現行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2021年鑒衡認證、金風科技、中材葉片等單位發起成立了風電葉片綠色回收與應用聯合體,共同編制回收利用標準,推動相關技術研發應用。同時,考慮到退役換新市場的規模正在迅速擴大,且它是一個不斷循環的市場,整機商要想在其中實現可持續經營,就必須調整商業模式,從賣產品轉向賣服務,依托優質的服務與客戶深度綁定,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合作關系。
                電力現貨市場是機遇,也是挑戰。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通知,提出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立健全電力現貨市場,與中長期市場共同發揮電力商品價格發現的作用,有利于新能源憑借邊際成本低的優勢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消費比重。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挑戰,由于光伏發電同時率非常高,在光伏裝機占比較高的省份,中午時段隨著大量光伏發電進入電力現貨市場,導致該時段交易電價過低,甚至出現了“零電價”“負電價”。以甘肅為例,2023年2月18日河東電力現貨市場的平均日前出清價格和平均實時出清價格分別為0.289元/千瓦時和0.301元/千瓦時,而從11時15分開始驟降至0.04元/千瓦時,并持續至17時15分,長達6個小時;河西電力現貨市場的平均日前出清價格和平均實時出清價格分別為0.288元/千瓦時和0.306元/千瓦時,而從11時15分開始連續6個小時保持在0.04元/千瓦時的低位。同樣,2023年2月5日山西電力現貨市場的平均日前出清價格和平均實時出清價格分別為0.334元/千瓦時和0.305元/千瓦時,而從12時開始降至0元/千瓦時,并持續了3個小時。2023年2月5日山東電力現貨市場的平均日前出清價格和平均實時出清價格分別為0.364元/千瓦時和0.269元/千瓦時,而12時至14時30分的價格為負0.08元/千瓦時。相對于光伏,風電發電在時空上更為分散,風電在現貨市場比光伏有一定優勢,但也需要在微觀選址、運營管理、發電量短期預測、交易策略方面根據新的市場環境,不斷提高完善。之前電力領域處于“計劃經濟”,只要多發電意味著多賺錢。但在現貨市場中,在高電價時段多發電才能多賺錢。發電企業追求的目標變了,從風電場選址設計到運營管理模式都需要進行調整,這對運行策略和發電量預測精準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發電項目收益也要建立新的評估模型。
                質量與安全問題不容輕視。2022年,行業發生了一些事故,以葉片失效及其引發的倒塔事故為主。究其原因,除了工程建設管理等因素,主要是因產品迭代速度過快導致部分新技術不成熟且未經充分驗證、生產工藝過程把控不嚴造成的。質量與安全是風電行業的生命線,這方面得不到保證,企業和行業的長遠發展便無從談起。
                面對這些挑戰,風電企業應堅持長期主義者的“活法”:樂觀地設計、悲觀地計劃、堅定地執行。
                
                03、展望:人總是夸大短期因素,忽視長期因素
                
                預測未來時,人們總是高估自己在2~3年內能做的事,卻低估在5~10年內能做的事,因為我們總是夸大短期因素,而忽視長期因素。風電是一場“馬拉松”,需要我們以“長跑”的心態來發展風電事業。
                風電產業將進入高增長周期。2022年,全國風電招標量達到1億千瓦左右,其中的大部分機組需要在2023年交付。再綜合各省份規劃容量、在建容量及大基地項目推進計劃,預計2023全國風電將新增裝機7000萬~8000萬千瓦,2024年新增7500萬~8500萬千瓦,2025年新增8000萬~9000萬千瓦。未來3年,中國風電年新增裝機容量將保持在8000萬千瓦左右。由于增加長葉片、大兆瓦級齒輪箱和軸承的產能需要一定周期,如此龐大的裝機規模勢必會導致這些部件供應緊張。如果現在急于通過低價投標搶訂單,到后期因產能緊張拿不到高價訂單,甚至出現毀約,得不償失。當前“價格戰”的一個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對稱。供需關系決定價格,現在采用框架招標、集中采購的項目規模大,設備供應商基于市場份額和業績方面的考慮只得展開激烈爭奪,但由于招標時間大幅提前致使這些項目的交付期一般較長,中間過程不能及時反映市場需求的變化,也無法充分反映上游原材料供應和價格的變化,供求關系信息是扭曲的。
                風電度電成本還有大幅下降的空間。風電發展的永恒目標是降低度電成本。到2025年,“三北”一二類風能資源區的度電成本預計會降至0.1~0.15元/千瓦時,中東南部三四類風能資源區的度電成本有望降到0.2元/千瓦時;近海風電將低至0.3元/千瓦時。
                風電出口將迎來機遇期。與家電等產品的出口不同,整機商“出海”并非止于“賣風機”,更關鍵的是完成風電項目建設,這意味著企業不僅需要熟悉各國的政策法規環境,還需要參與融資、認證、物流、施工安裝等其他諸多環節,因而存在很高的進入門檻,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配套體系作為支撐,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且國外的風電項目單體規模較小,進一步增加了國內整機商布局海外市場的難度。經過多年的積累,通過在全球建立較為完善的配套體系,加上國內風電整機商能夠提供極具技術、質量、價格競爭力的豐富機組產品組合,為中國風電整機商接下來實現出口業務的指數級增長奠定基礎。我們可以將中國風電故事在東南亞、中亞、西亞、中東、非洲、南美等地區重講一遍,用“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支持全球推進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并為這些國家實現能源獨立和安全提供支撐。
                世界很難離開中國,中國更需要世界。我們已經走入一個碳約束的時代,要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1.5℃溫控目標,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由之路。應對氣候變化是各國政府的共識,實現碳中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當今局勢動蕩、地緣紛爭、貿易脫鉤、逆全球化,人類面臨一個日益撕裂的世界,應對氣候變化成為為數不多的可以合作的主題。因此,我們希望全球風能產業可以精誠合作,這既是實現零碳世界的需要,也是縫合全球裂痕的粘合劑。
                風電的“朋友圈”還需要不斷擴大。2021年10月17日,我們組織了來自118個城市與600多家風電企業,共同發起了“風電伙伴行動·零碳城市富美鄉村”活動,致力于用實際行動推進風電伙伴行動計劃落地,共同促進風電發展,合作打造零碳工業,將風電打造成為發展零碳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可靠依托。下一步將是與地方政府、工業園區、高耗能產業、金融機構等各行各業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成為他們實現碳中和的“伙伴”。2023年,我們計劃組織“風電伙伴行動·零碳工業·綠色工廠”活動,與高載能行業合作,支持其實現碳中和目標。
                重重困難之下,風電行業尤其是制造企業承受著極大壓力,但正如一句話所言,“當你快堅持不住的時候,困難也快堅持不住了。”全體風能人都應該是樂觀主義者,我們對自己的信心,始終來自于我們對風電事業的信心——包括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是解決人類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必由之路。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攜手努力,團結一致向前看,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風電產業的明天會更美好。
               

              標簽:

              風電
              閱讀上文 >> 田慶軍談遠景能源的“變”與“不變”
              閱讀下文 >> 武鋼:眾行致遠,“億”啟新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missionquantum.com/experts/show.php?itemid=31879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訪人物

              最近新的免费韩国电影HD中字|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首页|av这里只有精品|黄色JK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少妇av中文字幕社

                  <strike id="prtrx"><delect id="prtrx"><dfn id="prtrx"></dfn></delect></strike>
                    <ol id="prtrx"><delect id="prtrx"></delect></ol>

                      <strike id="prtrx"><delect id="prtrx"><dfn id="prtrx"></dfn></delect></strike>
                        <strike id="prtrx"></strike>

                        <strike id="prtrx"></strike>

                        <strike id="prtrx"></strike>